星期二, 8月 29

誰是英雄﹖ 誰又是懦夫?

【明報專訊】施明德推動「百萬人民倒扁運動」,白髮蒼蒼的前妻跳出來攪局,翻出舊衣裳,揭露求饒信,欲讓世人看清楚這位有「台灣戰神」美譽的政治硬漢也曾有軟骨頭的日子。陳水扁眼尖手快,馬上公開嘲諷施明德,冷冷哼道「我保證施先生不會被抓坐牢,不必寫信向總統求饒」,言下之意,對方是膽怯的懦夫,我才是開明的英雄。
自從兩年前於總統大選前夕響起兩記神秘槍聲,其後又爆出刺扁殺手神秘死亡的荒謬結局,民主政治在台灣已經成為一齣不折不扣的「通俗劇」(melodrama),恩怨情仇,高潮迭起,輾轉曲折的情節發展令人看得目瞪口呆。此番施明德與陳水扁相鬥,應屬同一齣「通俗劇」的某個關鍵片段,就像100集的《神鵰俠侶》電視劇播到了第85集,如果沒法誘得觀眾凝神屏息追看劇情發展,便實在太對不起所有工作人員先前所花的營造苦心了。而也正因台灣的政治氣氛接近「通俗劇」,我們便有理由細探兩個例必出現在這劇種裏的問題﹕到底,誰才是英雄﹖誰又是懦夫﹖
陳水扁嘲諷施明德以前是懦夫,顯然不厚道﹔陳水扁暗讚自己現在是英雄,更屬不公允。因為欲在政治上界定英雄和懦夫,必須回歸到獨特的時代坐標,具體考察什麼人在什麼環境下做了什麼行徑,以及,彰顯了什麼意義。
就事論事,在國民黨的白色恐怖時代裏,陳水扁和施明德都曾是英雄。那是蔣介石的威權鎮壓年代,那是蔣經國的懷柔收買年代,那是國民黨把情治機器牢牢掌握在手並緊緊看管人民的戒嚴年代,在那樣的時代氣氛裏,任何一個有意從政但選擇不投靠國民黨的人,都有資格被視為英雄,差別僅在於能否展現足夠的「戲劇元素」以讓人流傳歌頌。
施明德的政治生涯便「戲味」十足,一生冒死抗議,數度出入牢房,其叛骨其勇氣令他在世人眼中成為特大號的政治英雄。6歲那年,施明德在台灣南部目睹學生對抗國民黨軍隊,槍火連天,血肉橫飛,史稱二二八,自此他立志投考軍官學校,為的就是能夠在軍中發動兵變以武力推翻蔣家獨裁政權。16歲那年,施明德把心願告訴坐在故鄉門前搖扇納涼的母親,母親眼淚直流,他出言安慰,「阿母呀,你有四個兒子,少一個有什麼關係﹗」,母親的眼淚流得更多更密。1987年台灣解嚴前夕,蔣經國遣人對施明德暗示,只要他認錯便可獲減刑釋放,他動搖,他沮喪,他流淚,最後他提筆寫信給蔣經國,說,我的行為向來符合人權與正義,我無罪﹔既自認無罪,即不受減刑,我不需要假釋。就這樣,楚囚續坐,直到蔣經國死了,施明德才以無罪之身光榮出獄,因為李登輝終於宣布,「美麗島事件判決無效」。
陳水扁在蔣家年代的政治戲碼尚嫌薄弱,但他頭頂精英律師之光環而拒絕向國民黨輸誠,仍然不失其為英雄好漢。相反地,目前的多位所謂「在野英雄」,從連戰到宋楚瑜,從馬英九到王金平,以至挺身呼籲阿扁下台的和尚星雲和藝人張小燕,他們都是國民黨專政集團下的同路人,或因俯首緘默而得益,或因助紂為虐而獲利,出將入相,名成利就,在不同程度上其實都是時代罪惡的共犯,若要真算懦弱,他們的懦弱程度恐怕不是施明德所寫的十封百封千封求饒信所能比擬。在強權壓迫下寫信求饒,應該讓人哀矜毋喜﹔在分贓利誘下獻身求榮,才該令人咬牙切齒。
然而,求饒也好、求榮也罷,最重要的終究是當專制威權崩塌以後,誰能夠或誰無能於民主法治的新世紀裏參與文明和尊嚴的遊戲,就是在這時候,陳水扁由英雄變成了懦夫,施明德則甘冒被醜化為懦夫的危險而把握機會再演了一次英雄。
陳水扁今天之最大懦弱,既在於沒能力拒絕權力腐化而陷於高速沉淪,更在於沒勇氣承認施政失效而困於權位戀棧。執政6年,兩岸關係急趨繃緊、經濟景氣每下愈、政權「合法性」因兩顆神秘子彈而早已灰飛煙滅、家族貪瀆弊案揭之不盡、民意支持率低至不足兩成……如此種種,種種如此,若求社會穩定便應自動下台,這是政治人物的道德承擔,屬於民主制度背後的抽象精神支柱,從南韓到德國、從英國到美國,皆有政治高層領導在任滿前請辭下台的先例,陳水扁不以最高道德標準來要求自己,足顯他在政治天秤上的怯懦與偏差。昔為英雄,今為狗熊,所有支持過陳水扁的人都會替他難過惋惜。
施明德今天之最大勇氣,既在於不避遭鬥臭鬥垮的壓力而挺身倒扁,更在於堅持把倒扁定位為「一種喚起領導者道德自覺的社會運動、一種社會力,與訴求改革的民間自發力量的展現」。若如本欄上周所言,「民主」應該同時包括制度運作和道德承擔兩個部分,台灣的民主轉型根本尚未完成,甚至可以說,必須經由陳水扁的辭職始有機會全盤完成,因為,阿扁下台等於向其後所有台灣執政者宣示一項清楚信息﹕你固然沒法再像以前一樣,躲在威權制度背後謀利,但到了今天,你也同樣沒法躲在民主制度胡作非為,請別忘了,在制度以外,尚有人心、尚有民意、尚有道德的制約。
勇者施明德Vs.懦夫陳水扁。即使這不是台灣民主轉型的最後一戰,亦必是極關鍵、極具獨特意義的一戰。
馬家輝--資深傳媒人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