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財務為政府如何使用稅款及儲備以滿足社會之短期及長期需要之財務政策,內里包括政府行政費用、財富之再分配、公共服務之提供及公共財之投資。
一社會之穩定生存及發展有賴於各階層合作,本港堅尼系數從上世紀一路走高至今不用掩飾,M 型社會致怨氣日增,看各論譠便知。其癥結為中青年找不到工作或升遷受限,公援只能減少工作意欲,反而負稅率更可行,例如一青年踏入社會工作五千元,政府補夠三千元,那麼必能激活市場,增加僱主僱人及失業者就業之意願。這既減少一人領取公援,亦能增加社會生產力,長遠來說數年後此等人仕反過來亦是新稅源。但低收入人仕數目高過綜援戶,資源用得醒目,核明實,限年期才能推撥了。 近來中港融合,此政策應跨區域實行,於融合、受益人及減低公共使費皆有利。
前梁司長與公務員為敵最后落馬,其中道出政府行政費與 GDP 之比率年年增加多過二十。照說香江不用給軍費外交使用,怎會高過西方各國。改革是痛苦的,政客特首都沒有說服各團體利害以作長遠共識。正如每個女仕都知減肥要運動,但卻吃雪糕震震胃腩便說可以,長遠不爆血管怪誰。快速減肥可行性太低,只要目標方向既定,可以一步步做但要緊守原則,不要時減時增。
政府最敗筆是每次新政都沒有獲取市民團體共識,沒有完整概念加足夠蘊釀輿論支持,空槍上陣,或靠行政保皇硬推,原則民眾不知或曲解、細節亦不可行,還要給人抽后腿,行得通才怪。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